周放生 (企业风险管理专家,曾任财政部研究所所长、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)
国企改革要解决的只有两个问题,一是企业经营的问题,以前什么都说不了不算,现在什么都说了算;二是国有制度体制的市场化问题,要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,就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,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“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”。
难点在哪里?
首先是利益。国资委、地方政府、企业等,大家都有“一亩三分地”,谁也不想让渡权益。
经营者也是个关键问题。国企经营者很特别,叫尽责免责。我们的国企经营者绝大多数是勤勤恳恳、起早贪黑,但同时也是免责的,就是这件事情涉及到我个人问题的时候,我是要免责的,首先就是规避个人的风险,当然贪污分子另当别论。所以,国企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无人对经营结果负责
“干部能上不能下,收入能高不能低,员工能进不能出”,这三项制度仍然是待解决的大问题。现在中央决定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,实行企业员工持股,形成资本的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。这里要明确,不是说人人持股、平均持股。我理解的是要三足鼎立,就是混合经济里面可以有国有资本、民营资本、员工资本,三元结构是最稳定的。在股权激励。重点是给科技人员,我们以前是给予奖金,现在要给股权、分红权,这也是现在的一个转变。
职工身份这个问题一直比较敏感,但是按照我们政策规定,如果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民营控股的企业是可以身份改变的,是可以给补偿金的。这个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原国企职工,就是劳动合同制执行之前的职工,之后的就不是了。
在深化改革中还有一些待解的难题,比如国企退出机制,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,控制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等。
总之,改革不能打“小算盘”。别觉得可以趁机捞一把,不要计较“一城一池”的得失,不要再存量上打主意、做文章,而是要着眼与未来,做大蛋糕、合理切好蛋糕。
改革也需要有承受力,政府要有承受力、企业要有承受力、国资委要有承受力,你没有承受力就没有办法改革了,“小不则乱大谋”,要“稳定发展一切”,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。
【查看原文】